一、外国语学院简介
外国语学院前身为原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和原佳木斯工学院神内外国语分院。1978年开始专科专业办学,199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9年合并组建为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年更名为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2019年4月佳木斯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并入,重新更名为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
学院开设英语、日语、俄语三个本科专业。日语专业2019年获批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俄语专业2021年获批佳木斯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专业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目前,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87人,其中本科生1121人,研究生166人。办学40余年来,已累计在外交、外贸、教育、旅游、文化等行业,培养毕业生15000余人,校友遍布海内外。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0%以上。
2011年获批的“外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为佳木斯大学重点学科,最具影响力十大学科,学科团队获批佳木斯大学“十大优秀学科团队”。学科下设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四个二级学科培养方向,2016年获批“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学位领域。2022年加入“三省一区”外语学科发展联盟,成为共同主席单位。
学院现设有三系(英语系、东语系、俄语系)、一部(公共外语教研部)、一中心(外国语言实验实训中心)和三办一科(办公室、教务科、学科办、学工办)。
二、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由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黑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领航的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60人,其中专任教师148人。学院有博士9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6人,行业导师15人。高级职称人数67人,高级职称占比45%。
三、办学条件
学院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设施较为完备,学院建有多媒体教室39个、语言实训室12间;自主学习中心2间;云平台语音室4间;同声传译室、微格教室,书写技能实训室,智慧外语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各1间,能满足外语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的需求。学院图书资源丰富,图书总藏量265.80万册,能满足师生教科研及学习需求。实习就业基地13个,分布在黑龙江、辽宁、上海、北京等省市。
四、国际交流
学院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教育科学学院联合承办中国黑龙江-俄罗斯远东地区国际教育论坛。先后与太平洋国立大学、东北联邦大学、日本东京学艺大学、樱美林大学、福冈大学、东京日本语中心、加拿大圣力嘉学院、韩国东义大学、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等院校和国外友好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师生互换及学术交流搭建了国际平台。

五、知名学者及学科带头人

隋晓冰,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二级教授,黑龙江省教学名师,佳木斯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级一流专业负责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现任佳木斯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治理研究分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北三省一区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共同主席等学术兼职。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研究等。先后主持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国家语委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项目、省教改项目等20余项;发表教科研论文60余篇,含CSSCI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10篇;主编国家级一类出版社教材、专著12部;相关成果曾获省部级教科研奖项10余项。

崔羽杭,博士,教授,佳木斯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后备带头人。现任外国语学院院长,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治理研究分会理事、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协会商务英语专业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东北三省一区外语学科发展联盟理事、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文科类学组成员、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语言测试等。主持黑龙江省虚拟仿真类一流课程1门、主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培育项目1项、主讲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获批省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项。先后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省级教科研项目、省教育厅项目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及教材8部,参与成果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奖、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多项。
六、教学科研
近五年,学院教师发表论文168篇,其中核心期刊13篇;出版著作34部;获批科研项目8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项,其他省级以上项目15项;获批教研项目75项,其中省级以上项目20项;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
七、专业介绍
英语(师范类,本科,四年制,限招英语考生,文理兼招,毕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扎根边疆,立足三江、面向龙江,根据社会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需求。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师德、深厚的教育情怀,具有扎实的英语学科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较为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较强的英语学科教育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够胜任中学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骨干教师。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
核心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语法、英语演讲与辩论、翻译理论与实践、高级英语、语言学导论、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等。
方向课程: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学基本功训练、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英语教学活动设计、微格教学等。
英语(本科,四年制,限招英语考生,文理兼招,毕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英语专业分为语言文学与翻译两个方向,本专业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了“厚语言功底、高人文素养、强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较高的人文素养、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在外事、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英语人才。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语法、语音学、英语写作、英语演讲与辩论、英汉/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汉英口译、语言导论、英语文学导论、跨文化交际、西方文明史、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
方向课程:
(1)翻译方向:翻译简史、跨文化交际与翻译、商务翻译、外贸函电、剑桥商务英语、中华文化概论等。
(2)语言文学方向:词汇学、修辞学、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等。
日语(本科,四年制,毕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1.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立足三江,扎根龙江,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宽厚的社会文化知识以及国际商务、翻译理论等相关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团队精神与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够在对外贸易、文化交流、教育、旅游等领域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翻译、教学、综合办公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拥有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高度社会责任感,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日语人才。
2.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3.核心课程: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会话、日语视听说、日语演讲与辩论、笔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理论与实践,日文商务函电,日语商务案例分析,簿记原理,日本商务礼仪,日本企业经营学等。
俄语(本科,四年制,毕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1.培养目标:本专业秉承“边陲扎根、沃土壮根、实践固根”的“三根”育人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精准对接国家“向北开放”战略。通过建设“外语+专业方向”的特色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和广阔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复合型俄语人才。毕业生将具备扎实的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功底、系统化的俄罗斯及欧亚区域研究素养,卓越的俄语应用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和国际交流项目,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俄经贸合作、国际文化交流、区域国别研究等领域发挥专业优势的应用型俄语人才。
2.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3.核心课程:基础俄语、高级俄语、俄语视听说、俄语阅读、俄语写作、俄语翻译理论与实践、俄语语法、俄罗斯文学史、俄罗斯概况等。